週四晚上離開 Smuggler's Cove 之後就順便來到附近的 Chez Maman 吃晚餐。
Chez Maman 在舊金山一共有兩家分店
分別位於 Hayes Valley 以及 Potrero Hills
餐廳主打法式小酒館的風格
有許多葡萄酒以及各種小點。
這是我第三次拜訪 Chez Maman
餐廳空間不大不接受訂位
疫情之後多了許多戶外座位
除了緊鄰餐廳的一排
還多了臨時搭起來的木板戶外座位。
一開始服務生安排我們坐在了緊鄰餐廳的一個位置
不過那個位置其中一張椅子在水溝蓋的上面
只要有人走過就會震動
後來戶外棚子正好有空桌於是就搬了過去。
Bordeaux St. Emilion Grand Cru $17
點了一杯來自波爾多 St. Emillion 的葡萄酒。
Bread $2
服務生會詢問要不要麵包
法國長棍麵包搭配好吃的奶油
滿推薦可以上一份。
Escargots de Bourgogne, parsley, garlic butter $14
每次都必點的蝸牛
六顆帶著殼的蝸牛附上夾子與叉子
裡面有著熱騰騰的香芹醬以及大蒜奶油
非常好吃也很下酒
醬汁沾麵包也好吃。
Les Moules $19
推薦可以點淡菜
一共有五種不同的口味可以挑選
這次選了 Thai 泰式口味
加入檸檬草、大蒜、紅蔥、香菜、辣椒以及椰奶
每一顆都很新鮮飽滿
沾醬也很有泰式口味
比起上次點的另外一種醬汁更好吃。
Fettucini $17
主餐點了一份義大利麵
我個人最喜歡的就是 Fettucini 寬麵
搭配奶油白酒醬以及蘑菇
稍微偏鹹
適合拿來搭配海鮮
單吃有一點沒特色。
Champassion $9
最後甜點點了特色的百香果冰淇淋加香檳
香檳搭配百香果冰淇淋甜甜的又很清爽
最後一點冰淇淋融化在裡面
喝起來也很不錯。
其他甜點還有法式可麗餅、冰淇淋、巧克力糖、蘋果塔、巧克力慕斯、焦糖烤布蕾等。
Chez Maman West
Yelp: https://www.yelp.com/biz/chez-maman-west-san-francisco-2
蝸牛 義大 利 餐廳 訂 位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新文章
今年春天, VERSE 來邀稿,希望我書寫我從小長大的地方— 台北東區。四月底,我在疫情升溫前的、走過千萬遍的街區晃蕩,訪談、散步、拍照。
—
(原文發表於VERSE 6月號/2021 第6期)
My Town / 台北東區:並未沒落的城市之心
VERSE 官網全文:
👉 https://www.verse.com.tw/article/my-town-east-district
台北仁愛圓環上,醒目的日本潮牌店「BAPE STORE」,前身是「溫蒂漢堡」。學校中午放飯,如果沒帶便當,作為一介小學生,我最期待的,就是家人拎著溫蒂漢堡的提袋出現在校門口。
裡面沒有漢堡,那太普通了。我十之八九要求的,爸媽從善如流的,是義大利麵與烤馬鈴薯。現在想想,那真是不怎樣的義大利麵與烤馬鈴薯,麵都軟了,起司是人造的,在我幼小的心目中,那卻是堂堂正正的美食,伴隨一絲絲優越感。小學生的世界,真正樸實無華,不過是省略家裡的便當,就是不平凡的小確幸。
我念的學校,就是溫蒂漢堡後方的「台北市私立復興中小學」,從幼稚園小班直至國中畢業,每天的活動範圍,就是家裡與學校之間,敦化南路一段至敦化南路二段來回的短短距離。
#水鄉澤國滄海桑田
敦化南路縱貫大安區,原先不在日治時期的都市計畫內,其修建者,是1950年代至1970年代台灣重要黨外政治人物,高玉樹。他曾二度當選省轄市時的台北市市長,1967年台北市升格為直轄市後,他也續任行政院官派台北市市長直至1972年。
台北市如今著名的林蔭大道,敦化南北路與仁愛路,以及連結二者的仁愛圓環,就是高玉樹任內的政績。他聘請本土藝術家顏水龍擔任顧問,拓寬仁愛路,修建仁愛圓環,而從敦化北路經仁愛圓環至仁愛路的L型路線,正是松山機場通達總統府,五十年前的國家門面。
這優雅氣派的L字型,正好切出了台北東區的左半側。
具體來說,台北東區究竟在哪裡?
仁愛路以北,市民大道以南,復興南路以東,延吉街以西,繪在地圖上的一個歪斜梯形,是台北東區的正身;忠孝東路與敦化南路是X軸與Y軸,劃分其四個象限。
你一定想像不到,台北東區原是一個大水池。仁愛路、敦化南路、忠孝東路、延吉街一帶,曾是作為灌溉水源的陂塘,十八世紀時,此湖邊聚落被命名為「大灣」,後被雅化為「大安」,亦即大安區的由來。日治時期仁愛圓環周邊是泥田,種植許多菱角;SOGO百貨台北忠孝館的基地,作為大灣之一部,原屬瑠公圳的灌溉轄區,後於1911年被排乾填土,成為農田,現為台北市瑠公農田水利會的財產,1983年設定五十年地上權給太平洋建設,就是後來的「太平洋崇光百貨」。
1980年代,台北西區已發展得飽和擁擠,中華商場的去留成為問題,鐵路地下化、捷運開挖箭在弦上;反觀東區,自從台北市於1967年升格為直轄市後,已是政府有意識帶動發展的區域,忠孝東路由西往東修築三段、四段、五段,像是牧羊一般,有效驅動人口至此。
1971年,全台唯一新型超市「頂好超級市場」在忠孝東路四段開幕,聲名大噪,生意風火;1987年,香港惠康併購台灣頂好企業,成為台灣第一間「頂好Wellcome超市」,頂好商圈已然繁華;1987年11月,太平洋崇光百貨開張大吉,日式服務開人眼界;1989年,第一間「誠品書店」在仁愛圓環開幕,1995年搬遷至「敦南金融大樓」,首創二十四小時營業書店。
東區崛起時,錢潮漲起時。1989年6月,台股衝破萬點;1989年8月,為抗議房價飛漲,萬人夜宿忠孝東路,無殼蝸牛積極運動。
#東區沒落了嗎?
作家韓良露在其著作《台北說城人》中訴說,第一代年輕消費世代的文化從80年代台北東區孕育而生,她購物泡吧聊是非,青春狂飆,卻也摻雜滄桑,黯淡語境是為了鋪陳「東區沒落」—她以「孔雀收屏」形容東區在2000年代風華老去。
哪有老,哪有收屏。前輩揮灑年輕時,七年級生我才嗷嗷待哺,台北東區育我養我,是我家鄉,我從小到大享受此區的涵養與底蘊,吃喝玩樂,食衣住行,離不開東區的恩澤。
當然清楚,「東區沒落」這二年聲量大。上網一搜,報導多出現於2019年,檢討的重點不脫租金太高、其他商圈崛起、網購興盛。於是你看見了風水輪流轉:東區繁華後而黯淡的西門町,因捷運開通、翻新成功而再度活躍;比東區更東的信義計畫區,在政府刻意開發下,百貨、商樓拔地而起。東區有空店,服飾業者走得多,老餐廳撐不住,永福樓歇業時,唏噓遍野。
可大家怎麼就沒關心那些或歷久不衰、或摩拳擦掌的角色呢?
說起台北的酸菜白肉鍋,「圍爐」是必須被提起的名字。圍爐鮮少接受國內媒體採訪,這天,我卻與店主大聊特聊,只因我與二代老闆楊尚寧是兒時玩伴,我的父親是圍爐的股東。我從小吃圍爐長大,酸菜白肉鍋等於圍爐,圍爐等於酸菜白肉鍋。這事關人格養成。
圍爐開幕時,我九歲,1993年。楊尚寧稍長我二歲,講起自家餐廳,仍不時把「我們北方人」掛在嘴邊。她的爺爺來自中國東北吉林,曾任國大代表,把冬天醃白菜的習慣,續行於南方的台灣,媳婦學起來了,改良得精緻,用於宴客,當年在飯桌上鼓吹「開一間店吧」的友人們,包括我爸媽。圍爐不太做媒體行銷,是因為往年靠著爺爺、爸媽的人脈,就已建立堅強的顧客基礎,偏向高端的設定,與火鍋的供應模式,也讓圍爐挺過二十八年的時間沖刷。
紫銅鍋、相思木炭,和中國東北幾分相像,這在南方另起的爐灶,卻處處是文化融合。酸菜,是台灣大白菜在經年吹送冷氣的中央廚房自然發酵28天而成;白肉,必須選台灣豬子排部位的五花肉,切除軟骨,重石壓去八成油脂,片薄後,晶白透光如玉;醬料,必須有芝麻醬、韭菜花、豆腐乳,醋要加烏醋,至於白醋、紅油、辣椒,楊尚寧不加:「那是台灣口味。」江浙點心、私房炒菜,則是因應夏天淡季而生的菜色。
楊尚寧說,圍爐剛開時,台灣火鍋市場不若現今火熱,酸菜白肉鍋在當年是很特殊的存在。與東區一起走過三十年,圍爐生意始終穩定,老中青三代客人都有,不受東區景氣影響。
如果圍爐是老前輩,「SEASON Artisan Pâtissier」就是中生代了。由知名甜點主廚洪守成在2011年創立,SEASON起初落腳大直,2013年進駐仁愛圓環後巷,看準的就是方便的交通與市中心的集客力。這裡不是正東區,但就在東區邊上,保有生活感與悠閒調, SEASON與附近的畬室、某某、Fly Café等等店家,也形成甜點咖啡的一級街區。
洪守成甜點創作精神暢旺,他店裡不僅供應各式蛋糕甜食,也有精美趣味的盤式甜點。他不把SEASON設定為社區型甜點店,「因為社區需要的是麵包,不是蛋糕」,他希望客人是真正喜歡甜點的人士,從四面八方來。但他也提到,每當信義計畫區有新的百貨開幕,店內生意就會下滑二週,「百貨一直在稀釋我們的客人。」不過,百貨蜜月期也縮短許多,開幕熱潮過後,客人就回來了。
若論百貨坪效,東區仍是績效王。《食力》報導,忠孝與復興SOGO,二間百貨一年就能吸引三千二百萬人潮,相較於信義計畫區十四間百貨瓜分一年三千四百萬人潮,數字說明一切。新光三越因而插旗東區,正義國宅都更案的「Diamond Towers」,將含新光三越睽違七年的展店,預計2022年下半年開幕。
#老東區人的吃食提案
一區老不老,端看水活不活。我打開Google Maps,畫出東區界線,標記常去店家,呼吸喝水的日常躍然眼前:太多我喜歡造訪的好店了!其中不乏五年內開幕的年輕好手。
以汲飲式雞尾酒聞名的「Draft Land」;米其林主廚林泉引進的質感泰菜「Baan Taipei」;重新詮釋素食與豆製品的「上善豆家」;蔬食魅力全開的「小小樹食」;日本知名燒肉的台北分支「梵燒肉」;米其林主廚林明健的舒適法餐「Chou Chou」。以上僅舉數例。
在東區吃飯,絕對吃得滋潤。身為一個東區囡仔,我給各位提幾個東區覓食方案:
去「老友記」吃一盅臘腸滑雞飯、一碟芥蘭菜,再去敦化SOGO「COFFEE LOVER’s PLANET」喝咖啡;COFFEE LOVER’s PLANET的酪梨蔬菜三明治也很好吃,我時常去吃午餐,就著天光看書。如果不想吃老友記,頂好名店城也很近,直入地下室的「美景紅油抄手」或「頂好紫琳蒸餃館」,爭取排隊時間。再不然,大安路轉角的「頂好哨子麵」快速美味,記得加點蘿蔔乾、淋點烏醋,配碗綜合丸湯。
如果臨時起意想吃義大利麵,我就走進「Solo Pasta」。
如果外國友人來訪,「伍佰雞屋」是體驗台灣家常菜的好地方。我曾帶美國來的朋友先去吃伍佰雞屋,再去吃第二輪訂位的「MUME」。
如果是約會夜,我的首選是「赤綠」,店主小野龍哉手藝很好,創意活潑,台灣食材被他用得精神抖擻,又不失日式小料理的輕鬆自在,非常適合小酌。
如果可以,我想奉送我的東區地圖給各位,上頭來不及標記溫蒂漢堡,以及許許多多灰飛煙滅,但有當下這刻的尋常足跡,台北東區的生活底蘊,一目瞭然。
—
VERSE官網:
👉https://www.verse.com.tw/
雜誌值得收藏: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R030086380?loc=P_0004_001
蝸牛 義大 利 餐廳 訂 位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邊工作邊旅行,很讓人崩潰 ]
疫情發生過後,身邊很多朋友開始遠距工作,和我抱怨了很多磨合過程的痛苦。不過對我來說,我的工作一直是 WFH,所以日子並沒有因疫情產生太大的改變。有朋友問我,現在不能想出門就出門,想旅遊就旅遊,是不是很痛苦?其實這個答案也是否定的,我曾經仗著自己可以 WFH 而背著公司偷偷跑出國去,以為可以邊玩樂邊賺錢很聰明,結果事後證明,「邊工作邊旅行」可能沒有別的自由工作者說得那麼美好,至少以我自己的經驗來說,是一場徹頭徹尾的災難。
我是一個天性懶惰又討厭客套社交的人,以前同學們在討論「未來的志向」時,說的是想當醫生、生物學家、AI 工程師等等回饋社會、造福人群,而我的夢想只是「可以在家工作」。
三生有幸,後來如願找到了現在這份遠距工作的網路編輯職位,收到錄取通知書那天,我馬上辭去原本的辦公室工作,揮別了和不熟同事在茶水間巧遇的痛苦尬聊、揮別了擔心拉屎聲太驚悚嚇到外面的人而練就的夾肛術、揮別了早上八點擠捷運擠到想殺人的煩躁,我頭也不回,奔回家裡,床的方向。
終於脫離了辦公室的束縛,呼吸著自由的新鮮空氣,內心深處的探險者靈魂被喚起。
現在不是流行邊工作邊旅行嗎?我腦海裡馬上浮現小說電影裡的畫面:妙齡單身女子在異國流浪,舉頭望明月,低頭寫文章,偶一轉身,或許還會在轉角遇到愛。
抱持著「一邊工作,一邊旅行」的浪漫情懷,我開始規劃我的女子小旅行,沒想到第一次上路,就讓我想要殺人。
我約了三個女生朋友,一起去越南胡志明。這團除了我之外,各個都是魯蛇,一個畢業八個月了還找不到工作,一個在職場宮鬥慘輸於是辭職旅行找自己,一個想要創業但至今沒人敢跟她說那點子其實很爛,而我則是一個時尚的編輯。就這樣,四個人踏上旅程。
我打的如意算盤如下:邊工作邊旅行,等於是邊玩邊賺錢,只要抓緊時間越早完成當日工作,剩下的時間就全是我自己的,要怎麼玩怎麼玩,公司皇帝遠根本管不了我(這篇冒著生命危險在寫)。
如果冥冥之中有「資方之神」,祂一定是聽到了我這不要臉的「薪水小偷」自白,為了向廣大社畜信徒們殺雞儆猴,祂在我的旅程中設下重重關卡,不知是一種懲罰,還是帶有一種「餓其體膚,空乏其身」的深意。
第一天,我在炎熱的胡志明街汗流浹背像隻蝸牛般,到處找合適的咖啡廳工作。
連跑了幾家,不是沒有插座,就是網速超慢,要知道,遊牧民族逐水草而居,Digital Nomads 們逐電與網而活,對一個遠距工作者來說,沒插座沒快速的網路,簡直就像逼一個廚師在只有一個電磁爐的廚房裡煮出滿漢全席。最後,只好摸摸鼻子奔回旅館,在房間裡灰頭土臉完成工作,那天精心搭配的衣服與妝容,最後直接洗洗睡掉。
第二天,魯蛇朋友們睡得正香,而我為了下午能跟大家一起出去玩,早上六點就起床開始寫文章。本來一切順利照計畫進行,沒想到我們才剛出門沒多久,公司便傳來新的交辦事項,那時距離表訂下班時間還有六個小時,我沒理由不做,於是只好取消下午的行程,目送幾個朋友開開心心地遠去,獨留我一個人在旅館奮鬥。那天後來聽她們聊下午去看了什麼美景、吃了什麼美食、拍了什麼美照,我表面大方點頭微笑,內心卻只想叫她們去死。
第三天,終於到了週末,經過了前幾日邊工作邊旅遊的身心俱疲,我打算徹底地放空身心,什麼都不想,什麼都不做。但是,想是這麼想,卻控制不了自己的思緒。對我這種網路編輯來說,最怕的就是題材短缺,為了手上擁有源源不絕的素材想法,我的腦袋幾乎是一刻也不得閒(就連被分手的時候,也會病態地分心想著這可以當愛情故事的素材)。
當魯蛇朋友們心無旁騖、快快樂樂地吃喝玩樂時,我卻發現自己已經悄悄開啟了「工作狂」模式,不斷留意著哪家餐廳值得報導、哪個路線適合開發、哪個偶發事件能拿來長篇大論一番,一天結束後,朋友們一個個精神飽滿、法喜充滿,我卻像個靈魂被資方之神攝走的行屍走肉,看看她們,再看看鏡子裡雙眼凹陷的自己,突然明白了誰才是真正的魯蛇。
邊工作邊旅行,真的不好玩,而且很浪費錢。
因為你無法好好的旅行,也沒辦法好好的工作,只是永無止盡地在煩惱某些事情。
在《Eat, Pray, Love》裡,身為專欄作家的 Julia Roberts 角色也沒有邊工作邊旅行,她只是盡情地在義大利吃麵,任性地在世界中心高喊愛,無憂無慮地放飛身心靈。
不過,我們不像 Julia Roberts 角色這麼好命,上路前還有出版社的預付稿費可以拿,我們只是平凡人,無論遠不遠距,一樣每天上下班打卡,一樣責任制,一樣每天一堆鳥事。所以,可以邊工作邊旅行的人別太天真,不能邊工作邊旅行的人也別羨慕,因為每個人都不過是在有限的社畜人生中,很努力很努力地擠出一點點確幸罷了。
歡迎追蹤我的 IG:abby_chao_
https://www.instagram.com/abby_chao_/?hl=en
原文刊載於 A Day Magazine
#travel #writing #旅遊 #工作
蝸牛 義大 利 餐廳 訂 位 在 Snail 蝸牛義大利餐廳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僅販售8/13.14.15 限量3天,敬請把握唷! 此套餐民生店、敦南店、民權店販售 歡迎訂位內用 ... ... <看更多>